蓬安縣睦壩鎮常豐農事服務中心,立體循環智能育秧苗床整齊排列。劉永紅攝
●彭圣洲
智能化育秧、無人機精準施肥、農田小氣候自動觀測站、智能識別蟲情測報系統……春分過后,蓬安縣廣袤的田間地頭已是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,科技助農成為新亮點。
保障糧食安全,既要“藏糧于地”,也要“藏糧于技”。近年來,蓬安縣立足獨特自然資源優勢與地理條件,深入實施“鄉村大振興”攻堅行動,以“六個全域”為抓手,加大農業科技推廣運用,一場以科技賦能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春耕實踐正在高效推進。
A智能化育秧跑出春耕“加速度”
眼下正是水稻育秧關鍵期,在蓬安縣,當地育秧點運用農業科技,進行智能化育秧,助力春耕生產提質提效。
在蓬安縣睦壩鎮常豐農事服務中心,一排排立體循環智能育秧苗床整齊排列,一株株秧苗井然有序地立在苗床里。在苗床軸輪的帶動下,秧苗勻速上下移動,均勻接受光照和水霧……
“通過智能化育秧,節省人工和成本。”常豐農事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,利用傳統方式育秧需要輪班值守,揭膜通風全靠經驗。如今這個智能化育秧工廠配備了物聯網環境監測、自動化精量播種、水肥一體循環噴灌等先進設備,實現了溫度、濕度、光照的精準調控,秧苗成活率明顯增加,生產效率較傳統模式顯著提升。該負責人說,“這個集中育秧點,不僅能滿足本地農戶用苗需求,還可輻射周邊多個縣區。”
來到徐家鎮柳溪橋村,眼前的育秧流水線正在不停地運轉,工人將育秧盤放進機器后,裝土、澆水、撒種、覆土一氣呵成。“制作完成的育秧盤需經過一周左右的暗化催芽,再將育秧盤進行旱地擺盤,20余天后就能移栽到田里。”蓬安縣穗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青明說,育秧流水線投入使用后,全流程只需要6至7名工人,一天能生產五六千盤。
在相如街道玉龍山社區,一盤盤出芽的秧盤正通過秧苗輸送機被送入田間,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接力搬運、整齊擺放,確保秧盤在農田橫豎成行,最后再蓋上農膜促苗成長。“目前已經育了1500畝田的秧苗,待4月中旬移栽后,還會進行第二批育秧,第二批秧苗預計5月中旬可移栽至大田。”蓬安縣宏康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康志鋼說。
作為農業大縣,近年來,蓬安縣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進程,大力推動水稻集中育秧基礎設施建設,推廣智能育秧新技術,積極將傳統分散式農戶育秧轉化為智能化集中化育秧,為周邊種植戶提供高效、優質的水稻育秧服務,努力跑出春耕“加速度”。目前,蓬安縣建設智能化育秧工廠2處、集中育秧點40余處。
B建設高標準農田提升機械化水平
3月25日,筆者在蓬安縣東南部的羅家鎮泥巴寺村看到,曾經散亂分布的“巴掌田”已基本完成調形,眼前平整的地塊一眼望不到邊,“田成方、渠相連、路相通”的沃土良田更顯“顏值”和“氣勢”。
“泥巴寺村年初全面啟動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,現在前期土地調形工作基本完成,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。”蓬安縣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副主任章峰介紹,該村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2596畝,為了不誤農時不誤春,施工方充分利用晴好天氣,上足機械設備、配足專業施工人員,全力推進項目建設。當前,基礎設施建設完成60%以上。
來到金甲鄉白石包村項目建設現場,大量的機械正在進行田形調整、田塊精平、溝渠開挖作業,系統實施土地平整、溝渠貫通、道路聯網等工程。而同在金甲鄉的星火村,產業道路上,工作人員正為6架農用無人機添加肥料,進行施肥作業?,F場農戶坦言:“寬敞的產業道路、機耕路更方便農機進出,連片的土地也更適合機械化作業和農業技術的應用。”隨著無人機從稻田上空緩緩飛過,肥料均勻灑向田間,農戶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。
“我們建立起‘日調度、周會商、月考評’工作機制,確保質量、進度、安全‘三同步’,爭取早日完成田土精平、水渠貫通、提灌站建設等全部工作內容。”蓬安縣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項目工區長程強介紹,全縣目前共投入挖掘機、推土機等機械設備304臺,施工作業人員700余人全力施工。
“全年計劃完成新建高標準農田19萬畝,基本完成全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試點建設任務。”章峰介紹,為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蓬安縣還建立起“專班主導、鄉鎮主責、村組主推、國企主建、群眾主體”推進體系,強化全過程、全方位監管,構建主管部門、屬地鎮村、群眾、“一網監”平臺等“六位一體”監管體系和“縣級主管、鄉鎮主抓、村組(業主)主體”三級管護責任體系,全力推進項目建設。
C農業機械助力春耕春管高質高效
近日,在錦屏鎮的玉米機播現場,農機手正嫻熟地駕駛著農耕機械,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,深翻、開溝、施肥、播種,一道道工序在機器運作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。
“機械化作業、科學生產,能讓農業生產更高效。”蓬安縣錦屏鎮相關負責人介紹,現在村里的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,實現了土地集約化、規?;C械化經營。
蓬安縣加快推進全域農業機械化進程,像這樣的耕種場景不在少數。
走進中壩社區蔬菜種植基地,數臺大型農機在平坦的土地上翻耕土地,一旁的蘿卜種植基地里三三兩兩的農機正在轉運剛剛采收的蘿卜,遠處的果蔬輪作大棚排列整齊,該蔬菜基地通過農業機械化實現了種植的“無縫銜接”。
“農機讓中壩數千畝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。”專合社理事長黃冬春說,中壩已成為蓬安縣農業廣播電視培訓學校的培訓基地,連續3年在這里進行農機操作手培訓,累計培訓人員600余人。
對于橫跨睦壩鎮、巨龍鎮、正源鎮的糧油安全產業帶,蓬安縣成立縣屬國企南充常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,全力保障12.9萬畝糧油高效生產。“公司下屬的農事服務中心,共建有農機服務中心、育秧育苗中心、糧食烘干中心、大米加工中心、糧食倉儲中心等,涵蓋育秧育苗、大米加工、烘干、倉儲、展示交易等多個環節。”農事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,中心以社會化服務為依托,除了覆蓋糧油安全產業帶,還可輻射周邊10萬余畝農田。
“截至目前,全縣農機總動力已經達到50萬千瓦以上,位居川東北地區前列。”蓬安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全域推進農業機械化,這一數字今年有望再提升16%,力爭到2025年末,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%以上,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%以上,創成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。
在蓬安縣錦屏鎮中壩社區蔬菜種植基地,菜農正在采收蘿卜。 ●彭圣洲文/圖 4月16日,蓬安縣錦屏鎮中壩社區蔬菜種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。蓬安縣冬春蔬菜...
金寶鎮萬畝糧油現代農業產業園。 ●蔣語涵李雯王淼文/圖 在嘉陵江畔的嘉陵區,廣袤丘陵間,一幅產業興、鄉村美、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。...
閬中市五馬鎮五東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,村民在采挖川明參。 閬中市五馬川明參初加工中心,村民在晾曬川明參。 4月11日,閬中市五馬鎮五東中藥材現代...
專家服務團開展現場培訓。 ●吳玉龍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羅琴文/圖 4月11日,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,按照四川省委組織部、省科學技術廳、人力資源和社...
聯系我們
電話:0817-2719266
傳真:16
地址:南充市北湖路99號“恒河羅曼威森”11樓。
郵編:637000
郵箱:1103197942@qq.com
微信公眾號
[掃一掃]
關注 好充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