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蓬安縣錦屏鎮中壩社區蔬菜種植基地,菜農正在采收蘿卜。
●彭圣洲文/圖
4月16日,蓬安縣錦屏鎮中壩社區蔬菜種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。蓬安縣冬春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冬春說,該基地的蘿卜不僅銷往全國20多個省份,還出口日本、韓國、俄羅斯等國家。
一顆蘿卜,如何暢銷國內外?黃冬春坦言,綠色生產是關鍵。
近年來,蓬安縣立足實際,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全域推進綠色農業發展,通過加強農業資源節約保育、農資投入與污染治理、綠色低碳產業鏈打造、科技示范與應用、監管與政策支撐等措施,積極推進傳統農業向高質高效的綠色農業轉型。
A加強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夯實綠色根基
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,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。蓬安以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,不斷完善農業節水措施和激勵機制,因地制宜推廣抗旱品種,以及渠道防滲、雨水回用等技術,應用噴灌、滴灌、微噴灌等先進節水設施,實現設施節水、農業節水、品種節水、管理節水。
在蓬安縣巨龍鎮羊角嘴村集中育秧基地,自動化噴灌技術正成為農業生產中節水增效的“主角”。
“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,今年我們村嘗試集中育秧,這里的秧苗能栽1000余畝稻田。”羊角嘴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王喜全說:“整個基地有150余個霧狀噴頭,每個噴頭噴灑半徑2.5米,這些噴頭能根據秧苗的生長需求精準供水,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。使用節水噴灌技術后,基地節水超過50%以上。”
以糧食安全為目標,以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載體,蓬安縣通過推進測土配方施肥、耕地質量提升、肥料市場管理和實用技術推廣等措施,完善土壤肥料管理體系和土肥水技術示范推廣體系,確保農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。
羅家鎮24個村共計上萬畝耕地正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,其中泥巴寺村的1000余畝屬于耕地提質提升改造類別。“改造還沒完成,就已經流轉出400余畝。不管是業主流轉還是村民自種,都能實現兩季輪作、全程機械化。”泥巴寺村黨支部書記陶麗娟說,相比過去僅種一季水稻,以后通過稻油、稻麥或油玉、麥玉兩季輪作,糧食產量將翻倍。
蓬安縣還積極加強農資投入與污染治理。因地制宜逐場逐戶制定廢棄物和污水處理方案,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。拓展秸稈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范圍,建立和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,構建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,提升綠色農業發展質效。
B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鏈提供綠色農產品
筆者了解到,日前,沿蓬安縣嘉陵江的15000畝白蘿卜種植基地整體完成了海關出口備案。
“完成海關出口備案,不僅壓減了企業的資源投入及時間成本,還促成本地優質農產品抱團拓展海外市場。”4月16日,正在地里忙碌的黃冬春告訴筆者,海關、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高效監管和優質服務,為蓬安蘿卜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。
據悉,為保證中壩蘿卜產品質量,中壩社區蔬菜種植基地在播種、施肥、加工等各環節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。“基地和縣農業農村局合作搞試驗田,種植美玉9號、美根808等蘿卜品種,選育優質蘿卜品種。”黃冬春介紹。
“我們嚴格把控播種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等各環節,嚴格執行符合綠色農產品標準的生產程序。”黃冬春介紹,中壩蘿卜已加入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,可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控,確保新鮮優質的蘿卜送到消費者餐桌。
截至目前,蓬安蘿卜種植基地完成海關出口備案的種植業主有23家,預計年總產量超10萬噸。蓬安縣相關負責人介紹,中壩蘿卜已成為蓬安一張農業名片。
綠色是農業的底色,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然選擇。近年來,蓬安縣積極推進綠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,統籌企業、基地、市場等產業要素,建設區域性綠色農產品基地,打造了睦壩—巨龍、楊家—河舒等六大綠色優質特色農業產業帶,輻射帶動縣域其他鄉鎮發展綠色優質特色農業產業,促進農民持續增收。
立足“石孔貢米”“錦橙100”“蓬安蘿卜”等傳統優勢品牌,蓬安還加大新品牌培育力度,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和生物有機肥,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,加快綠色食品、有機農產品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。依托縣級農村電子商務運用服務中心和鄉、村電子商務服務站,在現代農業園區、涉農龍頭企業開展“互聯網+”試點示范,并依托電商平臺,促進跨區域、跨領域的協同合作,以點帶面全面提升蓬安綠色農業水平和影響力。
C推進科技示范與應用推廣綠色模式
蓬安縣將遙感、物聯網、云計算等前沿技術,巧妙地融入農業生產中,推進科技示范與應用,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。
在蓬安縣河舒鎮小板橋村,初具規模的高標準農田里,綠油油的小麥和油菜一望無際。“這一片全是無人機撒播的,1月份經衛星遙感后,用無人機進行了二次追肥,現在油菜和小麥長勢都很好。”小板橋村相關負責人介紹,去年4月底,全村建成3255畝高標準農田。種植的油菜、小麥,都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和南充市農業科學院推薦的優良品種。
“眼前這片高標準農田已經貼上了智慧農業的標簽。”河舒鎮相關負責人介紹,“我們搭建起‘云端+網端+手機客戶端’的智慧農業服務平臺,可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專家直接‘對話’。通過專家‘線上+線下’的技術指導,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。”
在蓬安縣睦壩鎮現代糧油園區,一座智能監測站矗立其中。“該系統是蓬安縣整合蟲情信息自動監測系統、苗情監測系統、土壤墑情監測站以及田間小氣候監測站等多個子系統,共同構建起的功能強大的大數據平臺。”蓬安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“通過云平臺或手機APP,園區作物生長的詳細數據一清二楚。”
近年來,蓬安縣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,利用物聯網、智能裝備、大數據等手段,實現農業產業的精準作業和智慧化管理。
——打造綠色農業信息化平臺,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建設成果,整合田間智能監測站,農產品全程追溯管理及智慧農安監管平臺,以及各涉農企業、現代農業園區的物聯網等信息化平臺,建設蓬安縣綠色農業信息化數據中心,促進農業數字化管理、強化農業監測預警、推進農業行業監管,全面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。
——開展綠色農業人才培育,以突出培育重點、探索培育模式、創新培育機制、總結培育經驗為主線,培育高素質農民。大力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及團隊,與高等院校、企業、合作社協同攻關,著力形成蓬安綠色現代農業人才體系。
——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,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,推廣“合格證+追溯”管理,推進檢測能力建設,指導鄉鎮(街道)和生產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快檢,穩步提升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。
“蓬安還將建設15個農業生產‘低空+農業’一體智能監測平臺,為43.85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提供蟲情監測、墑情分析等服務。”蓬安縣相關負責人說。
在蓬安縣錦屏鎮中壩社區蔬菜種植基地,菜農正在采收蘿卜。 ●彭圣洲文/圖 4月16日,蓬安縣錦屏鎮中壩社區蔬菜種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。蓬安縣冬春蔬菜...
金寶鎮萬畝糧油現代農業產業園。 ●蔣語涵李雯王淼文/圖 在嘉陵江畔的嘉陵區,廣袤丘陵間,一幅產業興、鄉村美、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。...
閬中市五馬鎮五東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,村民在采挖川明參。 閬中市五馬川明參初加工中心,村民在晾曬川明參。 4月11日,閬中市五馬鎮五東中藥材現代...
專家服務團開展現場培訓。 ●吳玉龍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羅琴文/圖 4月11日,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,按照四川省委組織部、省科學技術廳、人力資源和社...
聯系我們
電話:0817-2719266
傳真:16
地址:南充市北湖路99號“恒河羅曼威森”11樓。
郵編:637000
郵箱:1103197942@qq.com
微信公眾號
[掃一掃]
關注 好充食